瑞丰农业网 >> 鲜芹味科

果菜为求三分利不是早熟就错季菱荚红豆

2022-06-30

果菜为求三分利不是早熟就错季

原题:错季果菜:珍贵的“错过”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受较高效益的吸引,近年来各地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而也导致了蔬菜水果市场竞争激烈。面对竞争,蔬菜水果怎么种效益更高?通过更新技术调整种植时间和生长周期不失为一种选择,或早或晚,与传统成熟时间“错过”,因为稀少反而更珍贵。

近日,河北省兴隆县的早熟板栗成熟上市,当地农民和板栗加工企业忙着采收新鲜板栗。王立群摄新华社发

成熟期提前一个月价格高了一大截

大荔冬枣怎样卖到每斤100元

在陕西省大荔县东部黄河古道老崖上的安仁镇小坡村,过去被抛弃荒芜的盐碱地,如今已是炙手可热、半垄难求的高产田。

逆袭是怎样实现的?在道路两边,一排排白色的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整齐排列,掀起底帘的大棚中,一粒粒泛着红晕的冬枣挂满枝头,好似张着笑脸欢迎它们的客人。

“冬枣让小坡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仅冬枣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以上,全村收入的90%来源于冬枣产业。”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说,“以前都没钱供孩子上学,而现在我们都买了车,孩子上学根本不成问题,在县城买房也不是问题。”

在大荔县,处处可见如小坡村一样通过发展冬枣产业致富的村子。如今,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挂果面积20万亩,今年预计产量28万吨,产值30亿元。

“‘设施栽培、错峰上市’是大荔冬枣能够在全国众多冬枣产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周爱英说,“大荔县种植冬枣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自然条件与冬枣的各生育阶段十分吻合,但是由于冬枣的成熟期与大荔县秋季降雨相遇,露天种植裂果损失严重。”

从2006年开始,大荔枣农开始在政府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大棚种冬枣的试验。经过3年研究,冬枣设施栽培技术基本成熟,2008年在大荔县的许庄镇、安仁镇,农民就地取材,用竹竿、水泥桩等材料搭建防雨设施和栽培设施。

冬枣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造价相对低廉的设施(冷棚)栽培,让大荔冬枣成熟期提前一个月左右,第一茬果在8月中旬就可采收。由于占据成熟早品质佳的优势,大荔冬枣价格行情一直较高,亩均效益2万元左右。

安仁镇红星村枣农马德孝种植冬枣15亩,均为设施(冷棚)栽培,去年收入23万元。马德孝告诉记者:“通过发展设施栽培,不仅避免了秋季降雨造成的裂果,防止冰雹对冬枣的损害,还提前了冬枣的上市时间,高效益高回报的设施栽培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村虽然只有3000亩地,但是却种植冬枣4000亩,很多农民都到别的村包地种冬枣。”

周爱英告诉记者,今年通过温室大棚种植冬枣,进一步提前了冬枣的上市时间,最早上市的冬枣价格达到每斤100元,到销售后期也没有低于20元一斤的。“大荔冬枣是全国上市较早的冬枣,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周爱英说。

填补秋桃市场空白

卦台山下晚桃熟了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卦台山下的中滩镇渠刘村近百亩晚熟桃喜获丰收。“晚桃园全部采用有机肥,果实套袋,科学防范低温霜冻和冰雹,每公斤能卖到6至8元。”渠刘村桃农裴全伯乐呵呵地说。

为避开早、中熟桃集中上市时间,渠刘村村民在麦积区林果业部门的帮助下,从山东引进了金秋时节成熟上市的晚熟桃品种“桃王九九”,种植面积近百亩,价格比早、中熟桃更高,填补了天水市场晚熟桃销售的空白。图为当地果农正在采摘晚熟桃。 窦耀辉摄

采收期延长一倍

黄岩茭白效益咋增

清晨,天还微微亮,成片的茭白田里,茭农们早已头戴斗笠、身穿防水裤忙开了;一辆辆小四轮哒哒作响,负责转运拔下的茭白;在村口的加工中心,方圆几里运来的茭白渐成小山,女人忙着去壳、洗刷和包装,男人则身手敏捷地扛货、称重、装车。几个小时后,几十万斤茭白就跑在运往上海、广州、安徽等地市场的路上了。

这幕场景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临西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临西村以种植茭白为主,依靠这一项,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培土护茭:

几乎所有田块都能种茭白

“临西村所产茭白品种基本以‘黄岩双季茭’与‘浙茭三号’为主,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特点,最高批发价达14元一公斤,后期最低时,带壳批发价也有4元一公斤。”临潭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友春既是有30多年经验的老茭农,也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告诉记者,生产的秘诀就在于种植技术的改良。

护茭方式从深水护茭变为培土护茭。“以往用深水护茭,采收期气温高,必须及时采收,否则茭白极易老化,失去食用价值。而培土护茭后,土壤有一定的阻隔保温作用,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还扩大了适种范围,除了烂水田、低洼田之外,几乎所有的田块均可种植茭白。”王友春说。

棚室栽培:最早3月下旬就能上市

如果说护茭方式的改良效果主要体现在产量和品质上,那么,从露地到棚室栽培,则让茭白上市更早。目前包括临西村在内,黄岩区近3万亩双季茭白,已全部实行冬春季棚室栽培,其中大中棚比例占八成以上。

王友春告诉记者,应用设施栽培后,他们将农膜覆盖时间提至12月中下旬,现在最早的一批茭白3月下旬就能上市,4月上旬进入采收旺季,比浙江省内的余姚、嘉兴及省外的江苏、上海等主要茭白产区,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

除了提早上市,棚室栽培的产量还比露地茭白高出三成以上。这是因为露地栽培的茭白采收期只有20到25天,而棚室茭白采收期有50多天,因此茭荚较为粗大。

带胎苗定植:

成活率接近100%

茭白是极易退化的水生蔬菜,过去直接用茭荚做种苗定植,每年必须加以提纯复壮防止其退化。现在,临西村茭农改为带胎留种,即用茭荚分孽出的苗做种,虽然繁殖系数较低,但能有效地保证品种纯度,而且比原来的成活率要提高两到三成,几乎达到100%。

当地茭农还告诉记者,采用带胎留种后,省去了选留种需配置的良种田或寄秧田,也省去了二次移植,省工省力。

“三项技术改良后,茭白得以提早上市,错开了旺销季节,价格上自然优势明显。”王友春说,“加上商品性和产量双双提升,效益连年看涨。”如今,他的茭田上季亩产5000斤以上,下季亩产2000斤到3000斤,光靠下季收入就已赚回种植成本,每亩净收入13000多元,效益十分可观。

上市时间从二十多天延长到一百多天

夏秋季节也能吃到鲜香椿

日前,在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洞河村的一片玉米地里,间种的一株株矮化香椿树长势正旺。玉米地主人王虎算了一笔账,他种了5亩香椿树,从5月中旬摘到10月初,亩均1000多公斤的产量,能收入近1万元。

香椿本是春天的美味,前后只有二十多天的上市期。春季一过,野香椿大面积下市的时候,王虎的反季节香椿就开始在淅川县城及周边县市上市了。今年43岁的王虎是毛堂乡洞河村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肯干会钻研。2002年,他从山东学习回来,开始尝试矮化密植香椿树。“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喜欢吃的人不少。但是,野香椿树产量低,采摘期短,还没吃够就买不到了。”为了让人们能在夏秋季节吃到新鲜香椿,他把家里的5亩玉米地都套种了自己试验育苗的矮化香椿树。

王虎告诉笔者,所谓矮化密植,就是将香椿苗木经过技术处理后,养成棚状多侧枝的矮化幼树,不仅可以大密度栽植,还能分期采芽,产量和品质都大幅度提高。王虎说:“只要熬过了最初三年生长期,香椿不娇气,病虫害也少,打理并不费事。”

一米是矮化香椿树的身高极限,有了间隔种植的玉米叶为其遮阳挡阴,加上王虎夫妇的精心培育,这些已有13年树龄的香椿树越长越旺盛,产量也越来越高。“有收成的第一年才挣了320元,现在一年挣到5万元啦!”王虎告诉笔者,从去年开始,他的供货对象不仅限于饭店,一大半卖到了市场上,剩下的真空冷冻起来,冬天还能继续出售。

王虎还寻思着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人了解矮化香椿树的好处,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他的反季节香椿。

任振宇刘长君

编后

同质化农产品竞争如何取胜?就是要勇于创新,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点,靠差异化取胜。冷棚栽培、矮化密植、农膜覆盖……这些种植冬枣、香椿、桃、茭白的农民们在时间上动起了脑筋,运用新技术让上市时间或提前,或错后,最早上市的大荔冬枣能卖到每斤100元,真可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其实,变化不仅体现在时间上。全部采用有机肥、科学防灾的晚桃,种植方式更为“绿色”;采用培土护茭扩大适种范围的茭白,土地利用效率更高。种植技术更新了,随之而来的是种植理念的提升、生产方式的升级。

>>>三农科技,更多致富经等你来取

http://>

>>>科技专题,揭开传统农业经验背后的科学奥秘

http://>

>>>农事评论,最富创意的三农专业意见

http://>

小孩肚子胀气是什么原因

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前期症状是什么

脱发服用白云山养血生发胶囊管用吗

用什么方法摆脱更年期失眠健忘

男性性功能障碍用什么产品

友情链接